时间匆匆,不知不觉,岁末将至。
眼前划过,尽是昨日的似水流年。
有人深陷泥沼,于忙碌和压力下难以喘息。
有人朝九晚五,却厌倦平淡,想换种活法。
有人经历过许多撕心裂肺的日子,也沉浸在奋斗的喜悦中开怀大笑。
还有人,站至顶峰,依旧心怀“心之所向,无往不前”的奋勇。
内心期许,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美好都能绽放。
新禧将至,愿你拥有转危为安的能力!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静心思考,不盲目跟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想想自己,有没有被从众心理狠狠砸中,扼杀了自己的个性?
让自己盲目跟风,服从大众,忘记了初衷?
有的时候大家都选择去做,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路。
从众,只会让人“泯然众人矣”。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
有一回,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
许衡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地要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与他们一起共事、学习、合作。
在人群中间,唯有不盲目从众,听取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才是活出自我的关键。
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言:“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很多时候,“不合群”,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狂妄自大。
而是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一份清醒,有着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定海神针。
古语道:“时势造英雄。”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生于乱世,越是有机会被历史成就。
英雄往往都有一个特点:沉得住气,乐观向前,能在危机之中找到机会。
就像是珠穆朗玛峰在人们眼里是危峰险山还是奇景生机,并不取决于山。
而是取决于人们看到这座山峰时的心态罢了。
曾经有两个年轻人,流落在光秃秃、荒凉的山上。
第一位年轻人很是悲观,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他叹了一口气,然后在山脚下为自已修着坟茔。
第二位年轻人却非常乐观,看到一望无际的大山,他开始在山坡上种植许多绿色的树苗。
时间如流水,转眼四十年过去了。
第一个人老了,泪汪汪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人却精神抖擞,在绿油油的树下采摘着橙黄色的果实。
又过了很多年,第一个人的坟前长满了野草,野狼还时常在其周围出没。
而在第二个人种下的果树前,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经常聚集着出来觅食的小动物,山前山后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作家梭罗每个早晨都会这样对自己说:“我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如果没有活在世上,我就无法听到雪在脚底发出来的吱吱声;
我就无法闻到木材燃烧发出来的香味,更不可能看到每个人眼中藏着的爱的光芒。”
乐者能抓住危机,将其转变为有洞见的先机。
悲者则停滞抱怨,任由危机变为死局。
是生机,还是死局,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塞内加曾经说过:“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积极正向的灵魂,可以推翻一切阻碍,唤醒人心,给我们带来新生。
而灵魂萎靡甚至丧失,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人一旦丧失灵魂,就会断送自己的人生,生于这世间也只是行尸。
说到时代巨星,刘德华榜上有名。
这位划时代的天王巨星,几十年如一日,是娱乐圈的顶流。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他从来不以慈善标榜自己,却从未在行善的道路上缺席。
1994年,刘德华慈善基金正式成立,旨在扶弱济困。
自1996年起,刘德华每年都向香港伤残运动员捐款10万港币。
2001年,内蒙古特大暴雪,他第一时间购置2000件天蚕衣送往灾区。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立刻号召超过500位艺人为同胞捐款,还亲赴现场送上慰问。
2020年武汉疫情,他前后捐献2000万物资……
而鲜少人知道,刘德华小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在一家人开的杂食店中,年幼的刘德华便充当了各种劳动角色。
每天要清洗三四百次的碗,天没亮便同姐姐一起去远处挑水回家,有时候懂事的他还会去做一些兼职。
后面,在那个群星闪耀的年代,刘德华开启了跑龙套生活。
他说:“365个跑龙套的日子,我一直沉住气,没有气馁,我相信,我缺的仅仅是一个机会。”
骨子里的高贵,灵魂中的修养,就是刘德华数十年来长红不衰的最大底牌。
艾默生说:“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
世界上有许多人拼命追求外表的华丽,后来才明白人生并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灵魂的修行。
真正供养生命的,是灵魂的丰盈和内心的繁华。
站在灵魂高处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2022就要完结,新的一年马上来临。
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转危为安的能力。
险境中的我们也无需害怕,那些看似最危险的地方,往往藏着最让人震撼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