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弹簧人?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有智者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具有弹性的人。
适当地压缩自己,能坦然自若地在夹缝中游走,安全抵达彼岸。
试想,世间万事,哪一件不需要付出耐心与毅力?
做一个弹簧人,对世事保持一定的伸缩与变形,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重压之下选择暂时低头,待他日扬眉吐气,伸展筋骨。
遇上人生狭窄处,缩一缩筋骨,便“柳暗花明又一村”。
否则如何能适应这世界上的生存法则呢?
半圣曾国藩,就是这么一位适应世界生存法则的弹簧人。
-弹簧人,刚柔并济-
人生无常,少有人能一生顺遂,如愿以偿。
多数时候,我们都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各种无可奈何。
《曾国藩家书》中有云:“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柔,能让人赢得人心,路越走越宽;刚,能让人赢得尊重,路才能越走越远。
真正有智慧的人必然是懂得刚柔并济的。
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会为生命注入韧性,为人生增添色彩。
曾国藩年少得志,40岁就官至侍郎。
后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兴办洋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重若轻的人物。
也正因年少得志,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眼高手低、唯我独尊的愤怒青年。
他自视甚高,在处理事情上,喜欢采用强权的方式,对人处处打压。
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更是糟糕,一言不合就硬刚,甚至直接上书弹劾。
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致使‘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于同席’”的局面。
就连其弟弟曾国荃也受不了他的脾气,常常扔下一封信就自己驱车返乡了。
那时的曾国藩可谓是做事不留余地,做人不留情面。
表面上看来胜券在握、风光无限,实则埋下了一处处巨大的隐患。
咸丰皇帝刚登基时,曾国藩曾上疏痛批官场之不良作风。
本意为皇帝分忧,助其整顿朝堂风气,可奏折当中言辞犀利,咄咄逼人,竟是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分毫。
咸丰帝看后怒发冲冠、勃然大怒,连呼十几声“狂悖”后,立刻下令让军机大臣给曾国藩定罪。
后来,在其他正直的大臣的规劝下,咸丰帝才逐渐平息了怒火,绕过了曾国藩。
逃过死劫的曾国藩痛定思痛,开始反省自己为何常常“好心办坏事”。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觉悟,曾国藩逐渐意识到自己“不近人情”的处事风格,于是下定决心收起自己的高傲。
后来,同人交流时他会下意识照顾他人情绪,语气平和、谦虚周到。
渐渐的,“谦虚”成为了他的代名词,面对官场交流也游刃有余。
人,要学做弹簧人,刚柔并济。
根据形势做出调整,修炼一个成熟的思想去面对世界。
受尽压迫就要迸发向上,拉扯过度就要绝地反击。
借助一个合适的弹力,用最小的力量,击败敌人。
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弹簧人,进退有方-
《曾国藩家书》中道:“顺逆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
人的一生,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没有人可以保护我们不遭受挫折和苦难。
懂得识时务、知进退,才能在各种环境中不断适应,独善其身。
1964年,正值盛夏,天平天国天京城外一片纷乱。
中午时分,以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为首的湘军轰破天京城墙,一瞬间湘军将士蜂拥而入,天平天国正式败落。
这场持续了十三年之久的大战终于落幕了。
曾国藩统帅的湘军正是大清王朝决胜的重要力量。
可就在大战不久,曾国藩就上奏朝廷,要求就地解散湘军。
除了少部分人留下来,十二万将士纷纷遣散回籍。
当时的湘军人才辈出,将士英勇无比、凝聚力强,又有着曾国藩的明智领导,可以说是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
亲手解散自己一手建立的湘军,不仅是百姓,就连朝堂上也大吃一惊。
曾国藩饱读圣贤之书,古训古史早就熟记于心,深明功高震主是为人臣子的大忌。
即便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清政府不找自己清算,也应当让朝堂放心。
此时,曾国藩已享受到了臣子的最高地位和荣誉,战争已经结束,那么湘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越有能力的人,往往越懂得收敛自己身上的锋芒,越懂得进退的力量。
人生,唯有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进退有方,才能保护自我,茁壮成长。
像曾国藩一般做一个弹簧人,适度后退不代表认输。
能伸能缩才能养精蓄锐,用最好的状态去实现所想。
-弹簧人,张弛有度-
古人云:“过犹不及”,人生亦是如此。
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可是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为了生命而活, 而是作为欲望、野心、称谓而活。
财富、权利、地位、名声……迷失于其中,忘乎所以。
曾国藩年轻时也和普罗大众一样,不仅没有出众的能力,更没有控制自己的定力。
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他还有很多粗鄙的旧习:懒惰、贪色、妄语。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这时的曾国藩只是千千万个芸芸众生一员,无法将他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为了改变自己身上的陋习,曾国藩便将其一一列了出来,逐个击破。
懒惰,便坚持读书,几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
贪色,便决心写日记,将自己的过失记录在案,警示自己不再犯错。
妄语,便将老师送给自己的“静”字作为习惯,每日静坐一小时,自我反省,感悟人生。
这些行为看似都很简单,难得的是坚持,曾国藩将这些种种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
而这些自律也成就了曾国藩,让他走上了一个个人生巅峰。
从一个资质平庸、毫不起眼,甚至有点笨拙的小孩,到最后位及人臣,成为一代大儒。
由此可见,自律者拥有成功的资治,就像是弹簧,能在危险的边缘将自己拉回正轨。
而纵欲之人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在危险的边缘痛苦挣扎。
当然,无论是自律或放纵都需要张弛有度。
若遇上超越极限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摧残坏了。
就像是身体里的“弹簧”被过度拉伸变形。
久而久之,弹性松弛,人也就在松松垮垮里定型了。
-写在文末-
人生的体面不在于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丰盈。
想要“铁杵磨成针”,就需要做弹簧人,职场也罢人生也好,都是这个道理。
弹簧人生,意味着刚柔并济,懂得无刚不立,以柔克刚。
弹簧人生,意味着进退有方,处于木雁之间,当有龙蛇之变,才能独善其身。
弹簧人生,意味着张弛有度,修炼定力和毅力,让自律成为习惯,才能接近渴望的人生。
弹簧人生,意味着拥有心想事成的能力。
善待体内这根弹簧吧,过好余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