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到四十岁时,一系列问题没有答案,我很庆幸在这个阶段遇到了我的生命之书,《道德经》。”
十几年前,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但名利与痛苦相伴而生。
高压之下,他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后来通过诵读《道德经》,才逐渐走出了阴霾。
《道德经》全文只有5162字,却是很多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行动指南。
今天,明德书院和大家浅析一下《道德经》里的三个道理,相信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清晨与友游山,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原来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但他始终坚守内心的一片净土,从未奢求过什么,只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简单快乐。
因为他知道,一个人想要的越多,算计的越多,身心便越不得安宁,终日焦虑。
有人去山西旅游,看到那么多的豪门大宅,当年辉煌一时,如今拿钥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在复杂的世界里,学会以简驭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舒适。
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心,平平淡淡才是真。
随和的人就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包容万物、抵达万物。
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不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在世间,难免会吃一些亏,乃至招惹一些人的怨恨,要以宽容随和的心态来加以对待,切不可斤斤计较,乃至为了“以牙还牙”去干一些坏事,要做到没有私仇、私敌。
与人相交,不要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太过强势,要随和待人。
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
“生万物”,是一种本性,自然而然的发展生长,是万物的本性。
最好的教育,一定鼓励孩子释放天性,调动学习的兴趣。
最好的公司,一定懂得激活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用条条框框一味压榨。
万事万物都有向上的本能,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引导和激发,而非控制和压抑。
明德书院国学总裁班《道德经与人生智慧》课程邀请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辉来为大家讲解《道德经》暗含的哲学治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