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成就异乎寻常的大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在古代识人用人的艺术被视为一门高深的技能,被君主和官僚阶层广泛应用。无论是为了选拔贤能,组建得力团队,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识人用人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礼贤下士 广开才路
汉初以来,朝廷的重要职位都被那些功臣、外戚垄断,汉武帝刘彻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大胆提拔人才,并量才任用。
他提拔的人才中,不乏出身下贱或寒门之人,文臣有主父偃、卜式、公孙弘等人,武将更是有被大家熟知的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些文臣武将都为汉朝强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刘彻还完善了人才提拔机制,大力发展察举制,多次下诏求贤,选拔了董仲舒、东方朔、公孙弘、严助等人才。
他一方面大胆提拔人才,慷慨封赏,另一方面对人才管理严明,对官员要求严刻,让每个人很好的发挥长处规避其骄纵贪腐的弊端,充分展示出他高超的识人用人技能。
后世班固称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因此刘彻一朝所创造的业绩“后世莫及”。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领袖。
他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他广泛招贤纳士,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有才能的人,借助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不断完善自己的决策。
他重用荀彧、郭嘉、程昱等人,把智慧和才华汇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成就了称霸一方的曹魏大业。
曹操和这些谋士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展现了曹操用人之道的精髓。
曹操也被评价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
敢选敢用 不拘一格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善于用人,并把人才选拔放在重要位置。他认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世人都有长处,只担心自己不能识人,不可以误以为当今之世没有人才可用。
他废除世袭制,推行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建立了公平的机制。他注重选拔有才能和品德的人,如魏征、房玄龄等,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贽作为唐朝后期宰相、政治家,也是唐朝公认的继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后的贤相。
他在识人用人方面有着前卫的见解,他认为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要能够避人之短,用人之长。而不是见短弃长,凭借主观好恶,埋没人才。
刘备用徐庶也是不拘一格,他在听到传唱的童谣后,一下子就被歌词内容所打动,觉得写歌这个人很有学问,暗自认为这人可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他推荐的卧龙、凤雏中的一人。于是赶忙下马跟徐庶相见,并收入麾下。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不拘一格的启用徐庶是非常正确的。
徐庶协助刘备3次大败曹仁,引起了一向轻视刘备军力的曹操震惊。刘备对徐庶的知遇之恩和敢于让其担当大任的气概,使得徐庶对他终身感恩,忠心不二。
当徐庶被曹操骗回许昌之后,他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甚至为之不惜牺牲几十万曹军将土的性命。
“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正确的用人之道而闻名。他们理解人才的重要性,并以其独特的方式招募和赏识人才,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对于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智慧和准确度是当代领导者和企业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让自己在管理中能更好的识人鉴才,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助力组织的发展壮大。